站内搜索:
    • 公司:
    • 北京鸿鑫泰达电梯有限公司
    • 联系:
    • 邢经理
    • 手机:
    • 18611607753
    • 地址:
    •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南路190号14幢3层313
本站共被浏览过 3484315 次
用户名:
密    码:
公司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探讨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检验

2023-03-12 10:27:33    1019次浏览

探讨电梯井道中顶部空间的检验

检验和试验,消除存在的隐患。电梯井道顶部的空间检验是电梯重要组成部分,电梯井道顶部的空间起到重要作用,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与电梯的顶部空间大小直接相关,因此必须保证电梯顶部的空间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影响因素、检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叙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其的认识和电梯检验的工作能力。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了我国目前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电梯作为人们曰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应用越来越多,截止到2015年2月,我国登记的在用电梯已达300多万台。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强制进行检验。对电梯井道顶部的空间检验是电梯检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日常检验发现的电梯井道顶部空间不足的案例,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再从角度对其结构和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为电梯运行提供保障。

1.1电梯井道顶部空间电梯井道顶部空间(如)。

电梯井道顶部空间H1.轿厢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H2.井道的部件与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部分之间的间距H3.井道的部件与轿顶设备的部件之间的间距H4.轿顶可以站人的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

1.2顶部空间的测量方法当轿厢在顶层位置平导时,测量相关尺寸。再短接上限位、上极限和缓冲器开关,检修点动上行,使对重压实在缓冲器上,量出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高差,用次测量的尺寸减去垂直高差,则可计算出实际的H1、H2、H3和H4的数据,计算是否满足要求。

2电梯井道顶部空间规范电梯顶部所具有的空间必需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对电梯顶部空间的要求。

(1)当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步制导行程;2轿顶可以站人的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井道顶的部件与轿顶设备的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或滚轮、曳引钢丝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1+0.035V2(m);4轿顶上方应有一个不小于0.5mx0.6mx0.8m的空间。

(2当轿厢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对重轨导有(m)的制导行程。

3顶部空间的检验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对新装电梯要求检查电梯顶部的空间,而在定期检验中不要求测量电梯顶部的空间。电梯顶部的空间检查往往被忽视。在检验人员检查电梯井道的时候,应观察电梯顶部的空间,若较小时,需要将电梯轿厢开到顶层端站平层的位置来测量电梯顶部的空间尺寸,将允许的对重缓冲距计算出来,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实际测量的对重缓冲距超标,就需要检查人员进行维护,通过在对重上增加调节块来使对重缓冲距处在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新装电梯的顶部空间不能满足相关要求,需要将不满足尺寸位置的机房与井道间的楼板打通,打通之后,在楼板上方加上钢板进行防护。如果不能采取这种方式,也可以通过降低电梯轿厢的高度来保证电梯顶部空间。通过补救措施可增加的空间尺寸有限,导致对重缓冲距允许的取值较小,由于上极限开关必须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比较快,导致对重缓冲距小于对重缓冲距的小值,也会造成不满足上极限的要求。

因此,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大多采取截短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来满足上极限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长时间不需要再次截短曳引钢丝绳,对重缓冲距取较大的数值,电梯检验人员通常会测量对重缓冲距来判断上极限开关是否会在对重撞击对重缓冲器前起作用,而忽视了对重缓冲距对电梯顶部空间的影响,将致使电梯顶部空间不能满足相关要求,造成隐患。

4结束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关于电梯顶部空间的测量,前提条件很重要。顶部空间的尺寸是不仅由井道顶部几何尺寸决定,还受到对重缓冲距离和缓冲器可压缩行程的各方面影响。电梯顶部的空间是在电梯冲顶的时候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作用,因此电梯检验人员必须对此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保证电梯设备本身以及人员的。

被浏览过 3484315 次    版权所有:北京鸿鑫泰达电梯有限公司(ID:31353669) 技术支持:李春琳

7

回到顶部